历史

8(1/2)

    代的教化手段。杜甫有一首雄壮的诗:「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,造化钟神

    秀,阴阳割昏晓,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,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」末句

    来自孟子: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」

    当时的士大夫,认为泰山浑然独立,粗石旷野,一旦登临,便觉广博难名,

    在黄淮大平原上能看见古柏长松,高山流水,莫不觉造物之奇,神而孜之。泰山

    海拔一五四二公尺,方圆十余里,要想找一个人,真是阿母生子──谈何容易。

    [本帖最后由zlyl于2011-7-2422:59编辑]******第二章

    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   现在我通过手工录入,算是体会到了作者的辛苦。大热天的,有时候忙碌了

    很长时间,才发现只录入了一小部分。录入尚且如此,原创想必更加辛苦。再次

    对诸位原创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。不太会排版,对不起了。大家将就着看吧。

    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   他问过不少人,就连红叶谷也无人知道。不过他想到既然地名红叶谷,必然

    是在一处山谷里,而那山谷又必定是满谷红叶,凭着自己的轻功和脚程,就必定

    能在翻山越岭间有所发现。然而,就这样奔走跋涉到天晚,不知翻过多少山头,

    越过多少峰峦,竟从头到尾,什么鸟红叶也没看到一片。这时,四顾茫茫,又无

    月色,即便想再回泰安,也不如何走法。他已经迷路了。

    现在他只希望能找到一处山居民家,暂时借宿一宵,并且要买一些食物充

    饥。但这种深山旷野,根本没有民家可寻。就在他彷徨无计之际,突见左前方远

    处亮起了一线光亮。他大喜之下立即向光线望去。夜晚之间,只觉是有人手持灯

    笼,由十余丈外一片树林中穿出,而且正向自己停身之处走来。

    当然这是因为他的目力异于常人,所以才能看得如此清楚,若换了普通人,

    所能看到的,充其量不过是火萤的屁股。吴天才心中先是一喜,接着却又猛地一

    惊,喃喃自语道:「哇操,荒山旷野,四无人烟,这般时候,怎么会有人打着灯

    笼走夜路呢?」为了察看究竟,他随即悄悄躲在路旁一块大青石后,探出头来暗

    中注视有啥米无甘款(有何异样)。

    那手持灯笼的人愈来愈近,奇怪的是脚下竟丝毫未曾发出声息,莫非是毛神

    (鬼)?……传言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