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桃桃小说 > 历史小说 > 辅炎汉 > 93、老裁缝了

93、老裁缝了(2/2)

对国家利弊如何,他将都会视之不见,乃至于根本不想去细细理解。

    但刘玄就喜欢这种对手,因为他好忽悠,于是出言道:“公子如献此策,曹公应允之后,必然会谴君,或是君之爪牙先行此事。

    是时尊驾以家世先论,则上品皆为大族,而大族为了出仕,如何不趋之若鹜,为君马首是瞻?”

    听到刘玄这般说,曹丕心中顿起一阵警惕,用着怀疑的目光看着刘玄:“如此世族皆入朝堂,寒门无寸进之地,岂非与家父唯才是举背道而驰?”

    虽然被对方死鱼眼盯着并不舒服,但刘玄依旧面不改色道:“君此言差矣,何谓唯才是举,难道寒门必定是才?

    非也!

    世族饱读诗书,满腹经纶,而寒门子弟温饱尚且不能自理,何以与豪门子弟相提并论?

    敢问尊驾,古往今来,是世族出仕多,还是寒门出仕多?

    譬如国朝茂才、方正、材官、骑士等诸途,所举寒门又何止万人,而青史留名,功绩彪著者,有几何?”

    刘玄这些话虽是偷换概念的谬论,但也有其中歪理,在文化尚未普及之时,寒门出才量的确无法与世族比肩。

    固然汉朝私学泛滥,如郑玄、卢植、王允等等这些,基本上都不大可能是什么高门出身,却能拜大儒为师,后来位居庙堂之上。

    然亦可将之看做高门,盖其老师略有薄面,足以寻人为之举荐,不过自身能力也不可小觑。

    但说来说去,寒门固然能出贵子,可在眼前这个时代,拼不过世族子弟。

    如此选材最终还是选到世族家里,除非不选材。

    不然纵使启用科举制度,最后还是世家登场,后来隋唐皆有鉴证。

    譬如一百个世家子弟,则有百人识书,而百寒门子弟,则不一定有一个成材的。

    如九品中正制方启之时,亦是以唯才是举,打破举荐形成的固有限制。

    且凭借九品中正制,也曾选出不少出色人才,然后来世族子弟愈发不求上进,中正制也只注重家世,不注重才能,故而为后世一直唾弃。

    只是这乃是以偏概全,不可尽论。

    刘玄如此一说,曹丕以心中有数,颔首附和:“卿言甚是!”

    诚如刘玄所言,一旦曹丕掌控选材,那么他便门生故吏遍天下,曹操想要撸他首先需要顾及一二。

    “君还可让丞相设中书省为政府,总览天下朝政,将天下分化行省,牧民四方,掌起课、征调、上计、督察等,另军中设有督军,防止方面大将自立……”

    刘玄又拿出元朝的六部尚书、行省等制度,以及后面朝代的监军制度献给曹丕,也不管对方能否懂,总之大饼画的圆圆的,让其望而生津。

    刘玄所说的所有制度,都是以缝合怪模式强行缝合,除了九品官人法之外,其余很多制度都并不符合时代发展,无法匹配现在生产力度,以及生产关系。

    一旦用了,都是给自己埋下巨大祸根。

    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,刘玄一个没说。

    毕竟他是坑害曹丕,而非挽救曹丕。

    这时酒菜也上上来了,刘玄正好停下,给曹丕一些缓和时间,不然接受东西太多,到时候恐怕弄巧成拙。

    曹丕见到酒菜上来之后,笑着说道:“刘君且饮酒,在下愚鲁,烦请先生有空将今日之策书下,小子好深思斟酌!”

    刘玄点点头:“理当如此!”

    他也没想过,曹丕能够记下这从官制到地方,从选材到建设,零零总总数十条,经过他这老裁缝,强行缝合的礼物。

    曹丕诚恳的行了一礼:“有劳刘君!”

    刘玄也反施一礼:“只求公子,日后莫要如鲁公诛杀子婴便可!”

    曹丕如何会听不懂刘玄的话,于是急忙做出保证:“真有一日,天子当公侯万代,与国同休!”

    “拜谢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