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
53、赠礼(2/2)

生之恩。仆尝闻:‘盖古之先贤,一饭之恩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!’是故,愿为先生牛马走,供以驱使!”

    甄宓听后不禁高看两眼,后说道:“倒是知恩图报之人!书以送至,你且下去!”

    “不敢担此重誉!”元复汲摇摇头,并没有坦然接受,而是转言说道:“今仆闻卒伍有妄言,还望贵人注意一二!”

    说完元复汲扭头就走,也不在继续跟甄宓过多话说,有些话点到即止,说多了就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闻弦音而知雅意!

    元复汲话说的不清不楚,可甄宓却心里亮堂,这是对方在给自己示好,于是急忙叫止元复汲:“且慢!”

    元复汲急忙驻足,然后转身低头,叉手一拜问道:“不知贵人有何吩咐”

    甄宓面带微笑,将身上一挂沉甸甸的荷包,交给元复汲道:“无甚,此钱帛尔且拿去买些酒肉,好好在刘君身旁照顾,返回许都之后,当有重用。”

    元复汲给她报告隐藏危险,她以钱帛、前途酬劳对方。

    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

    不外如是。

    元复汲并未伸手拿,而是躬身而退道:“此仆分内之事,安敢讨赏!”

    说完便走,没有理会甄宓,是否会因为他不受赏,私自离开而会生气。

    愚蠢的人才会收下钱。

    显然,他不愚蠢。

    拒绝今日的钱帛,明日则是万备收益,孰重孰轻岂能不辨

    甄宓手拿锦囊,望着远去的元复汲,心思百转千回。

    元复汲的话让她提高了警惕。

    不是说她掩耳盗铃,和刘玄结拜了,别人就不会传话了。

    这种事,传到曹丕耳朵,曹丕会相信,两人是姐弟

    想到此处,甄宓眼睛转过一丝杀意。

    她是善良没错,但她不是愚蠢。

    如果真的某些事传到曹丕耳朵。

    那时她的地位不保也就算了,甄家、儿子都要受到曹丕的打击。

    曹丕不是陈午、房俊!

    她甄宓更不是公主,这种事情,又是在这个时刻被人捅了出去,纵使无事,也会被当做有事来处理,更何况二人的确,有着难以启齿的暧昧。

    “惟死人可守耳……”

    当然此事暂时急不得,得慢慢来……

    甄宓打开书简,一看字迹简直惊呆了,嘴里喃喃自语:“他竟然说的是真的……”

    写字讲究一个意境。

    比如著名的《兰亭集序》、《肚痛帖》,一个是在曲水流觞,酒酣耳热之时所写,一个是肚痛难忍,心如刀割之际所书。

    要是换做别的时候,他们的字依然是当时一绝,很难突破自己的极限,到达超凡入圣之境。

    刘玄同样如此,前面一首诗写的楷书,不仅因为手受伤,又头昏脑热,体悟不到那种感觉,所以模仿王羲之楷书,只有五成相似。

    而今有了那一丝温存,再次书写,不但比先前写的更加好,而且模仿王羲之的行楷,有了十成相似,不过下次,就不见得能够再写成这样了。

    甄宓将诗句,一字一句开始吟唱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”

    短短四句,甄宓吟唱完了之后,眺望门外,轻声自言自语:“这就是你的意思”

    哪怕只是认识字的人,一眼都能看出诗中之意,甄宓又如何品不出其中之意?

    只是她不知道,刘玄到底为那般。

    他明知道她是有夫之妇……

    他明知道她是谁的老婆,却一再撩拔……

    如果说先前的行为,只不过是凑巧罢了,可是这诗,显然不是……

    甄宓慌了!

    她一时间,根本不知如何自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