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
0015章 绝境(1/2)

    孙院长出了手术室,拿起滚烫的手机,又开始打电话。

    现在病人躺在手术台上,不可能让病人转院,只有硬着头皮想办法了。

    “想办法,想办法--”孙院长反复嘀咕着这句话。

    三博医院实行的是董事会制度,院长对董事会负责,并不是权力毫无边界。院长、副院长上要董事会认可,下要得到员工支持,尤其各临床科室主任。一定数量的科主任有权提出罢免院长和副院长。院长副院长都必须是临床的主任医师出身,哪怕管后勤的副院长。这种专家管理模式,才能最理解医学的真实运作。

    三博的老板身居幕后,他只投钱,不参与管理。但是他的理念被董事会深刻的贯彻:只有我们服务好医生,医生才能全新身投入治病救人。

    因此,官僚主义在三博得到了最大的遏制。更不用说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,比如:拿空饷、行政管理人员怠慢临床医生、后勤的人员工资比临床医生高,这在三博是不可能的。这也是短短几年时间,三博吸引大量人才,顺风顺水的原因。

    韩建功来自魔都六院,在业界也是扛把子人物,脾气比较直接,孙院长也只好受着。

    事情没有想象的顺利,当孙院长再一次出现在手术室的时候,看着他失望的眼神,老韩知道了结果。

    “只有那个县医院有,目前正在送货,车子已经出发了。”孙院长很无奈。

    他尽力了。

    老韩轻轻的将器械移出视野,也没有再发脾气,这是徒劳的。

    我们陷入了绝境,老韩想。

    他想起年轻时在一本外国骨科专著上看到的一句话:高明的外科医生常常能够化险为夷,而更高明的境界是根本不会将自己陷入险境。

    这句话好像写在那本书的第一页,后来深深的刻入他的心里。现在,他陷入了绝境,而且不是因为医学技术,而是因为一根线。

    有时候,一根线可以让你陷入绝境。他想如果自己写下一本专著,这句话一定要写到第一页。

    几十年的外科生涯,大风大浪见多了,老韩异常冷静。他深知,愤怒和埋怨都无济于解决眼前的困难。

    今天这手术,要么等几个小时,要么就用这一根线做?用12-0的线不可能的,才一个月不到的婴儿,血管太小;等几个小时,再植的成活概率将成倍的下降,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,但是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“麻醉师?等四五个小时有问题不?”老韩问道。

    那个胖子正埋头在看什么,抬头说:“没问题,我调整一下用药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只能这样了。”老韩扭了扭腰,很无奈。

    最后一个手指的血管已经顺利找到,完成了清创,杨平正在冲洗拇指的血管:“把断指全部拿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还在找第一个手指的血管呢?”田园有点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不是他水平差,还是杨平实在太快了。

    “拿过来吧,让他来找。你们休息一下,准备随时接我们的手。”老韩潜台词,你们太慢了。

    宋子墨将一个拇指的断指用盐水纱布包着,小心翼翼的拿到这边的手术台上。准备找第二个手指的血管。

    “先不急,将其它手指先放冰箱保存吧。”老韩准备等几个小时了。

    “不用!”杨平开始在镜下找血管。

    “?”

    “只有一根线,你刚才可能没听到。”老韩解释,他估计杨平刚才专注镜下操作,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一根线的长度也就三十几个厘米,一根血管至少缝合六针,有些需要八针,一针无论如何需要2个毫米。这样,一根血管就要16个厘米,就算一个手指接两根动脉两根静脉,一个手指也要64厘米,五个手指就是32厘米。这是最理想化的计算,实际操作,几乎不可能这样,因为要留出更长的线尾用来夹持打结,还要留出至少两根1厘米的长线,缝合完血管正面,再用着两根长线牵引翻转,以缝合背面。这些预留的线最后全部都是要剪掉浪费的,这是必须的浪费。中途如果有缝合不满意的,要重新吻合,要在计划的针数之间加针。这样别说一根线,就是两根线,无论如何不够,远远不够。

    就像一辆车从a地到b地,按照直线距离最高车速算,半小时可以到达。但是实际上道路不是直线的,你也不可能开到最高车速,路上还有堵车,等红绿灯,很多消耗时间的节点,所以,这辆车从a地到b地,半小时远远不够,不可能。

    “等多久?”杨平这才抬头。

    “四五个小时,可能更久。”老韩说,有点悲凉。

    杨平深吸一口气,看看手术床上的小婴儿,定了定神:“不行,等不了这么久,救援的时候已经耗费了很多时间。继续!我尽量节约,就用这一根线做!”

    “在极限紧张的资源下,如果成功完成手术,积分额外加倍,还可能有奖品。”系统的女声发出声音。

    杨平已经没有心思理会什么奖品了。

    他稍微活动一下身体,说:“开始吧。”然后不再说话。

    显然对田园和宋子墨的清创不是很满意,他又重新对血管进行了清创。

    肝素钠盐水,冲洗!

    开始吻合血管!

    苏宜璇打开那包